*不論要和別人競爭或合作,沒有實力都不可能。要別人平等看待你,就看你能不能自強

*秦國所以偉大,在於變法與用人惟才。

*「用人之難難矣,未若聽言之難也」--歐陽修

*「如有所用,必有所試」用人,要透過實務臨事歷練來考核;但這不只是考核別人,更是用來培養自己、認清自己能力的不二法門。

*「敬業樂群」要崇敬願想、開創事業、治國淑世、必需要英雄薈萃、群策群力

*「敬事而信」因敬事而有自信

*人要是沒有大志、心中沒有高遠的目標或裡想,就容易只想成就小我的地位名利、凡事比較,不願意承認或收拾自己的嫉妒心,就不容易有「生而不有、為而不恃、功成而不居」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氣度

*「不居功」才是不遭人忌、不功高震主、常保身家的聰明處事之道

*「尊賢容眾」,大家都會隨口呼號,但心中卻是「既生瑜、何生亮」的忌度比較。要怎樣才能收拾忌妒心? 百里傒之所以舉薦蹇叔,是「他深知自己的才華所在,並非任何人都能輕易取代,所以有足夠的自信」。是的,只有深具自信的人,可以真實自然地誠心欣賞別人的優點或成就,讚賞而不忌妒,不必忌妒。問題是:如何建立真實的自信?

*「君子深造之以道,欲其自得之」;自信,並不是靠聰明就可以有的;而是要遵循方法、下真功夫努力,在自己的專業的領域上,建立別人不能跨越的鴻溝高牆,覺得有所成就而深具自信。自信,所以能有「人不知而不慍」不汲汲於虛名的修養功夫,持續培養自己的能力,「藏器待時」等待最好的時機。

*自信,也不必然凡事都要比人強。「在其位、謀其政」在自己的本份專業上,將自己的才性發揮極致;「敬事而信」做自己該做的事,做得比別人好,就自然可以有問心無愧的自尊自重,以及因此衍生的自信。自信,所以能薦閒容眾,和英雄把手言歡,惺惺相惜。

*歷史殷鑑,十騙九貪

*超過應得的,就是貪

*「藏器待時,見機而作」平時做好應變的準備,等待時機,有所做為。

*「之止而後有定」;知道自己能力所「止」,知道謀定的人生工作方向,以及所籌畫、準備、努力的程度,就知道預期應有的收穫

*「要怎樣收穫、先怎樣栽」

*所以要不貪,得有知止自明的能力,要能不自欺、吾日三省吾身的功夫

*三省吾身,每日多次客觀地審視自己的言行,但也不盡然是那麼嚴肅地「修理」自己。你儘可把自己當藝術品來審視欣賞;猶如朱光潛先生談美、談藝術欣賞時,你可以隔個「距離」,抦除人生實際利害的羈絆,真實貼切地面對自己見諸於思想行事的優點和缺點。懷著欣賞與關懷的眼神,隔個適當的距離來看自己,你可以有種超然的客觀又不失溫情。

*靜觀自己,其實也時也可以是很自在愉悅的。活活潑潑融入紅塵,不孤芳自賞、不孤高以自苦,和而不流有時有作為,為人處事不必淨是悲懷

*能 笑看自己的缺點,就更容易真實地面對自己。能真實地面對自己而不虛假,「慎獨」自省,智慮清明,不自欺,才可以領悟甚麼是該有應得的。

*「天上掉下來的禮物」還沒準備好就拿到手,通常是種災難

*人生的精彩喜樂,有時不在於努力追求到自己所不當有的;而是在於能自知自明,能要而不要,當捨就能捨,能捨得自己不應有的,於是豁然自得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*要真正了解一個人,光是知道他的一生還不夠,還得瞭解他所生長的家庭背景。一個人生長的家庭或家族,往往對他一生的性格和態度影響極為深遠,不管正面或負面。

*「原始察終、見盛觀衰」史記

*人生都免不了賭博,不管你準備得再充分,思慮在周密,在遇到關鍵選擇的那一刻,也有不得不賭博的時候。

*人生在世決定你能否成功的,一半是人,一半是天。人的部分就是你的德和能,天的部份就是機遇。光有才能,沒有機遇,只能懷才不遇;沒有才能,等機遇來了,也只能望之興嘆。

*這個社會就是「需要」和「有用」

*姓是血緣的觀念,而氏是地緣的觀念,所以性不能改,而氏可以變。

*不管再怎麼努力,不管再怎麼討好,都改變不了砲灰的命運。如果你是秦人,請問你怎麼辦? 秦人的選擇是,奮戰!

*遭遇了這樣的境遇,世上有很多人想必都灰心喪志,甚至自暴自棄。但秦人最了不起的地方,就在於他們永不放棄的奮鬥精神。環境越是困難,秦人奮鬥的意志力就越堅強,這個性是只能用「百折不撓」來形容

*從立史上無數的實例來看,成功人物最重要的共同特質,就是「百折不撓」。只要有一口氣在,就隨時有可能捲土重來。這樣的氏族、這樣的人,往往才是最可怕的。

*太史公說讀歷史是為了「稽其興壞,成敗之理」

*拼命的未必會死,想逃的卻先死了,歷史有時就是這麼諷刺

*從歷史來看,決定人生成敗的不過就是兩樣東西,第一是運氣,第二是自我要求。

*甚麼是運氣? 往大的方向來說,生在甚麼時代是運氣。生在甚麼國家是運氣,生在甚麼家庭還是運氣。往小的方向來說,有時即使是早上出門決定往左邊走或右邊走,後來你的人生可能就完全不一樣,因為某個方向可能遇見到你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人,或碰到一件你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好事。甚至有時你早出門或晚出門五分鐘,你就可能因此接到或錯過一個電話,就可能改變你的一生。運氣對每個人來說,就是那麼重要。

*既然運氣這麼重要,我為甚麼還要努力呢?這是因為運氣不可測,世上沒有人能控制運氣,我們所能控制的只有「自我要求」。什麼是「自我要求」呢? 就是你真心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甚麼樣的人。注意,是「真心」希望,不是作白日夢時時想想而已。必須真的不斷奮鬥,努力,準備,讓自己劇有足夠條件。等到條件具足之後,就等待機會的來臨,然後緊緊抓住它。

*看一個人的本性要看兩端。也就是在成功之後,他第一件事會做什麼?以及絕望的時候,他又會做什麼?

*但事情總有兩面,就看你怎麼看。對周人來說,砲灰諸侯就是「砲灰」,但對秦人來說,砲灰諸侯仍是「諸侯」,

*秦人原本是東方古族,造成他們野蠻的原因是什麼?原因他們根本就是砲灰,在戎狄間求生存尚且不及,何來餘力追求文化?這是秦人的悲哀。但這一點最後也造成秦人在骨子裡輕視文化、崇拜力量的性格,各位不妨看看這樣的性格,在後來的歷史中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

*殺價的能手都知道,絕不能讓店主人看出你一心想要的東西,否則他會就地起價,至少絕對不降價,必須裝做一副,才有低價買到的可能。

*百里傒做的第一件事是,向國君推薦比自己更優秀的人選

*《論語》說:朋友數,斯疏矣。忠言逆耳

*曹操:佔據哪裡做地盤都無所謂,只要人才夠多就行了

*百里傒是真有才華,不是混充虛名,他深知自己的才華何在,並非任何人能輕易取代,所以有足夠的自信。

*從道德的角度來分析,你的朋友幫你這麼多,如今你有機會了,就因為他比你賢能而不肯推薦,那麼你又是甚麼樣的人?傳統中國人認為「進賢者受上賞」,哪一個英明的國君會不喜歡這種沒有私心,願意推薦更多賢才的人呢?

*中國文化始終相信,最高的道德和最高的智慧必然是合一的,如果用現在的話說,就是不管你用道德或智慧來進行決斷,最好的選擇必然是相同的。

*真正的孝是「小杖則受、大杖則走」,子女不是要盲目順從父母的話,而是要記得「無忝而生」,也就是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讓父母蒙羞,更不要讓父母犯下不可彌補的過錯。

*《孫子兵法》說得好:「主不可以怒而興師,將不可以慍而致戰」,一個合格的領袖絕對不能因為情緒而開戰,決定是否開戰的關鍵永遠只有一個,就是我們能不能打贏?和情緒無關,和仇恨無關。想要成功,就請你永遠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。

*其實人生在世,有的時候你給人家恩德,你真的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會收到善意的回報。這種東西無法量化計算,也未必馬上就能看到,可是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太多太多了。

*如果真要找出一個道理來,從歷史來看,做好事是否有好報,必需要看你做好事的對象是誰,這也就是知人。同樣的事,讓某些人來做就是佳話,而讓某些人來做就是笑話。為什麼?不過是人不一樣罷了。所以做事前必先知人,對壞人做好事,就必須承擔可能恩將仇報的風險;而對好人做好事,縱使沒有回報也大概不會有害處。

*聰明的人永遠會給自己找好下台階

*窮,氣不改;達,志不改。這才是英雄氣! 這才配稱天下霸主

*英國首相巴麥尊(Lord Palmerston):沒有永遠的朋友,沒有永遠的敵人,只有永遠的利益。「利益」才是國際政治的根本,人跟人之間或許未必如此,但國跟國之間確實就是如此。

*人文學講的是常理,而非定理。就常情常理而論,父母對子女往往是真心的(但我可沒說子女對父母),人在外面很多不能公開說的真話往往會跟自己的孩子說出來。

*我常跟台大上課的同學說,天下對你們最好的,大概莫過於你們的父母,因為如果有一天你需要一個腎,只有你的父母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腎給你,再好的朋友都做不到這件事。

*我的老師當年教我,人絕對不可以教不笑的朋友,為什麼呢? 父母對他那麼好,他都能對自己的父母不孝。如果你跟他交朋友,你對他再好,能好得過他的父母嗎?他對父母都如此,他將來會怎麼對你? 你覺得他能對你,比對他自己的父母更好? 你以為你是誰呀?

*就像前面所的,古人認為最高的道德和最高的智慧往往是合一的,無論你用智慧去計算,或者你用道德去判斷,只要境界夠高,所做出的決定必然是相同的。

*鄭國的歷史告訴了我們什麼呢? 人如果不自立自強,老是耍這些心計,終究是要完蛋的。國家更是如此,自己的內政亂七八糟總想要瓶外交關係和手段來解決危機,最後還是要被人宰割的。

*人生在社會上當然要靠關係,關係非常非常重要。可是你自己如果沒有本事,除非那個關係是你爸你媽,再怎麼樣他都要維護你到底,否則的話,歷史告訴我們,如果你沒本事,關係、人情成為了消耗品,終究是要用盡的。只有你有本事,能夠成為利益共同體,關係不斷增益加強,才能相得益彰,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,像鄭國一樣「須內務而恃外好」終究是不成的。

*打仗如何才能勝利? 從兵法來看,就是讓對方在我想要的時間,我想要的地點,以我想要的方式,和我進行一場我想要的戰爭

*對於已經不相信你的人,再勸,有用嗎?

*《易經》解釋「亢龍有悔」說:「知進而不知退,知存而不知亡、知得而不知喪」,所以才會「動而有悔」。即使你是龍,這樣做都得有悔。

*歷史告訴我們,想要成功,就請你一定要時時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。

*兵法之要義就是「忍」和「先」,黃石公教張良正是這兩點,只有「一忍到底」,才能讓人失去防備;而出乎對方意料之外,就是「絕對的先」。

*想要雪恥,就必需要先強國;想要強國就必須先從找回人才開始!

*「認錯」有這麼重要嗎? 是的,非常重要。從歷史上來看,任何一個人或團體都不會是完美的,難免都有決策錯誤的時候。有錯不怕,最怕的是因為礙於上位者的面子或責任,因而不敢改正錯誤,甚至還要千方百計地去遮掩錯誤,於是一步錯步不錯,直到難以收拾為止。

*更糟的是,上位者將錯誤推給下面的人,以為暫時如此便可解決問題,卻不知上行下效,人人有樣學樣,於是推諉成風。有過者無罰,無辜者受罪,人心就此離散,敗壞團體士氣莫大於是。

*只有真正自信的人、有擔當的人,才能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,也才能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,也才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,這樣的人才才適足以擔當大任的領導者。

*謬公告誡子孫說:如果有一個臣子,沒有任何特出的才華,但他的心胸寬大、能夠容人。看到別人有才華,就好像自己有才華一樣高興;看到人家比自己更賢能,心中不但不會忌妒,還會更欣賞對方。不是只有在嘴巴上稱讚而已,而是真心地能容納別人。這樣的人,才是能保護我子孫和人民之人,才是真正對國家有利之人

*【論語】中孔子說:「視其所以、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瘦哉!人焉瘦哉!」。一般的白話翻譯大致都是「看他目前所做的事,看他經歷過的事,看他事後的心情變化。人的真面目,哪裡藏得住呀!哪裡藏得住呀!

*視、觀、察有何不同? 其實「視」是一般的看,「觀」是全面的看,「察」是細部的看,三個字的功夫和層次不同。

*「易經」說:,「觀國之光」就是指到外國要全面地看人家有哪些長處

*甚麼樣的計策最有用?能夠抓住人性弱點的計策,永遠都是最有用的

*人才難得,如果正好就是我們所需要的人才,那就更加難得。

*甚麼是人生最大的遺憾?那就是有一天當你心中真正想要的東西,就出現在你的眼前,似乎伸手就可以觸及,但你就是得不到它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沒準備好,你的條件不夠。

*想要把握住機會,就必須在平時累積自己的實力,把一個個條件都準備好。這樣等上天賜予的機會來臨時,才能緊緊地抓住。機會,永遠都只屬於有準備的人。

*國際社會是最現實的,永遠是被強國所操縱的。

*你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,人家為什麼要正視你? 你沒有利用的價值,別的國家為什麼要幫你?

*秦孝公會怎麼選擇呢? 他選擇了一個最笨的也是最好的方法,那就是「自強」! 秦人始終相信,只有自強才是拯救自己的最好方法。

*要別人平等看待你,就看你能不能自強

*登高必自卑,行遠必自邇,人懷報的究竟是理想還是妄想,從他第一步怎麼做就可以清楚知道。

*自強的第一步是什麼呢? 從歷史來看,自強的第一步就是「不自欺」

*你想要自強,讓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加強大,當然就得改變你自己。想要改變自己,就必須先正視自己,知道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在哪裡,缺點和短處在哪裡。這樣才能知道,自己要往哪個方向發展才能事半功倍,自己又有哪些毛病非改不可。

*正視自己的缺點,矯正自己的毛病,是一種極為痛苦的事。曾子每日三省吾身一輩子,到臨死前才說了真話:「戰戰競競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而今而後,無知免夫!

*如果不這麼做,你永遠改變布料你自己。人最可怕的就是自欺

*孔子說:「困而不學,斯為下矣」。一個人如果到了困窘的時候,還不願意認真學習來改變自己,這種人最下等的,因為他永遠沒有希望

*遇到環境的不如意,你可以選擇不自欺,這條道路的過程十分痛苦,但結局充滿希望。你也可以選擇自欺,這條道路過程十分快樂,但結局沒有希望。請問,你該如何選擇?

*認錯,是所有道德成立的基礎。

*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完人,如果死不認錯,那所有的道得都只能淪為自欺。我們從小都讀過一句話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,知過能改」,下面那一句接什麼? 「善莫大焉」。善!莫!大!焉!

*世上沒有比認錯更重要的品德,只有改過才是拯救自己最好的方法。

*君子謝人以質,小人謝人以文,如果只是靠嘴上說說,而不肯拿出實質的東西來,誰會幫你出死力?

*衛鞅=公孫鞅=商鞅

*真正的人才,其實想要的只是一個出頭的機會,一個能讓他發揮長才的舞台而已。

*自強的第一步就是「不自欺」,當時天下的國君中,只有秦孝公能做到不自欺。怎麼知道? 從這道不怕自揭秦國醜事的求賢令,就可以知道他求變之心。所以衛鞅才覺得秦國有希望,秦國是真心想要自強。

*「不強人,便是恕。不自恕,便是強。」歷史告訴我們,只有不自欺自恕的領導者,才能真正聚集起自強強國的人才,而自欺自恕的領導者,身邊終究只能聚集一群同樣自欺欺人的奴才而已。

*歷史告訴我們,自強是天底下最笨的方法,也是天底下最好的辦法。如果你不求自強,只想玩弄小聰明、小技巧,真正的成功永遠都不會到你身上。往往你自以為抄了捷徑,其實卻只是走了一條更加漫長的道路,只要你真心要自強,成功永遠來得比你想像得更快,秦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

*《尚書》說:『恃德者昌,恃力者亡』

*中等人是「以智服人」,用智謀達到目的,久了之後容易使人心生防備。當有朝一日,別人看到你就會多方堤防時,你的路就會越走越窄,所以這只能算中等人的做法。

*上等人則是「以德服人」,堂皇正大,光明磊落,如同百里傒一樣,每件事都讓人得到好處,讓人感念你的為人。這種方法見效雖慢,卻是後遺症最低的做法,而且做是不怕人知,人家知道只有更佩服你,所以列為上等人的做法。

*其實「以德服人」,不過是如家的最高境界。但在道家來看,還有更高的境界。一個人能夠不顯山、不露水,不以人力強為,出手總在自然最關鍵處,是以廢力最小而成功最大。他所做的事就算擺給你看,你也未必看得懂,有如黃良之遇張良,這是超等人物的做法。

*那麼下等人有是如何做事呢? 下等人是「以力服人」,「以力服人」見效最快,但會在他人心中累積怨恨。有朝一日等你力量衰落了,他人必會報復,全天下人都將會是你的敵人。所以商鞅的命運,從他一開始所選擇的道路,從周圍的人如何看他,其實就已經決定了。

*商鞅之後,第二位影響秦國人命運的人物就是張儀。

*商鞅和張儀兩個人,一個是當宰相勸他逃命時,悍然把自己的性命押在自己的判斷上,竟然不肯馬上逃走;另一個人是處於人生的絕境時,能夠絕對的相信自己,終有一天以三寸不爛之舌能使天地翻覆。這兩個人都是狠人,對別人狠,對自己也狠。

*沒有力量,就沒有正義。強國的悲哀,莫大於是。

*白起-戰國大殺神。軍略強手段兇狠

*老人家或許不懂得年輕人的朝氣和夢想,但是他們懂得現實的殘酷。

*如果說,商鞅是將秦國從一隻惡狗脫胎換骨便成了老虎,而張儀是將這頭老虎從籠子裡放了出來,那麼白起則是指揮這頭老虎,讓牠披上了鋼鐵的武裝,咬死了所有的強敵。

*功高蓋世者不賞,威震其主者身危,權過造化者不祥

*一個人的道路始終是自己選擇的,你所選的道路也就注定你的結局。

*八百年的時間,讓秦國扭轉了自己的命運,秦人靠的是甚麼?不就是在任何困境下都絕不放棄的勇氣,還有無論如何都要拼命改變自己的決心嗎?

*歷史告訴我們,如果你無法和人拼爹,無法和人拼娘,無法和人拼錢,無法和人拼地位,那麼至少你還可以拼命。只要你肯拼命改變自己,只要你沒死,人事間總會有希望的。

*《易經》: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吉凶從何而來?吉凶就從「物以類聚」來!你是個什麼樣的人,你身邊就會聚集一群跟你一樣的人。這一群相似的人就會形成一個團體。所有的吉凶都從這個團體的性格和道路而來。

*你為了權力富貴,可以不惜一切手段,你吸引來的也會是這樣的人。你謀算別人,難道別人就不會謀算你? 你為了利害可以出賣別人,難道別人就不會為了利害出賣你?天下有這樣的事嗎?

*上位者好利,下位者就自然好利。上位者貪心,下位者就比他更貪心。上位者欺騙下面,下位者就必然用謊顏回報上面。上位者肆行殺戮,下位者只要有機可乘,也一定會用殺戮回報你。

*所以孟子才說:上下交征利,而國危矣

*「多難興邦,驕奢失國」、正是秦國歷史最好的寫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hley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